找到相关内容2605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佛门弟子张国立

    的乾隆、康熙早已不知魂归何处了,一个演员若真把自己当成了康熙再来,也未免有些人戏不分、大白天说梦话的味道。但很可惜,许多演员至今仍生活在虚幻之中。不过话又说回来,就大多数凡夫而言,又有几人能辨认得出所谓现实、所谓非为历史而是当下活生生的现实的虚幻本质呢? 总有一天我们也会成为后人眼中的历史,那时他们也可能以新的文艺、传媒、通讯等方式把我们的故事也编排、叙述一番,只是那时这些事情对我们来说还有丝毫...

    佚名

    |$False$|

    http://www.fjdh.cn/bnznews/2009/11/10573593741.html
  • 问:如何正确看待佛菩萨的感应?

    心外皆属虚幻,无一真实。真正的佛,是无相的;有相的,就不是真佛。学佛修道者应坚信释迦牟尼佛在《金刚经》中所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的道理,对于各种感应,对于见闻觉知到的一切存在,应作虚幻观,不要心生贪著取舍,如此才不会迷失心之本体,丧失理性,误入魔境。...

    佚名

    佛教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9/12/15514094733.html
  • 谈悟道机要

    生灭心,但以生灭为性的心,不可能不生灭,那要如何才能解脱呢?那就是要生灭心看到他自己的生灭是虚幻的,于是他就虽还不断生灭,却不会作怪了。   坛经曰“说通与心通,如日处虚空”...ldquo;从彼大海入,从此众生出”,中间经过的是无相的寂静。当菩萨从外而内的寂静后,忽然被这迷失众生的苦难声震荡,于是感受到“我与众生同为虚幻”,悟入&ldquo...

    杨云唐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24552312.html
  • 论心理健康与心理病变

    可以实证的现实意识:也形成了众多虚幻意识。一个心理健康的人,总是以现实意识为基准来控制自己的生活行 为。其二,自知,即人以现实意识为基准对自己的观念、意识过程、相应动作和行为过程形成某种直接觉知和思维...状态下,往往该行不行,该止不止,不能自觉地控制自己的意识过程,形成许多强迫性的观念或动作。如强迫洗手、强迫检查门锁、强迫性仪式动作等。二是现实意识与虚幻意识的平衡与失衡。对于心理健康的人而言,关于现实...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364360620.html
  • 四法印

    杜哈(doha)的神秘之歌中说: 于此虚幻世,修行虚幻道,虚幻修行者,求取虚幻果。 此偈的意思是,依究竟见,相对的就是虚幻的。虽然如此,处于虚幻中的我们仍须努力前进,以除虚幻之障而得证悟。要除虚幻之障,我们首先必须造虚幻的善业,除虚幻的恶业。 在贪、嗔、痴控制之下,我们不可能获得证悟。我们必须舍离所有助长贪、嗔、痴的因缘,以便除去它们。同时,须修善因。是故,我们必须戒杀护生而...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10049456.html
  • 叔本华与佛教

    叔本华在《作为意志与表象的世界》中开始便点题:“世界是我的表象。”这种将宇宙万有化为虚幻的观点与佛教唯识学十分近似,然而叔本华此说自有其西方文化里的源头。就近代来说,贝克莱首先将世界收归主观感觉。他认为,...莱所说的“我”指上帝,休谟怀疑有没有“我”这种东西存在,康德把“我”设计得象一架仪器,而叔本华认为“我”本质是一团盲目的冲动。虽然对“我”的定义不同,但那种将外在世界虚幻化的效果是一样的。叔本华干脆...

    聂 清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85746398.html
  • 慈诚罗珠浅释藏文版心经(5)

    以前我们认为,房子就是房子,物质就是物质,都是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实实在在的东西,从来没有想过这都是虚幻的。 当我们想到“我要拿钱去买一束花供佛”的时候,并没有刻意地想“我要拿实有的钱,去买一束...不就等于原地踏步,白修一阵了吗? 并非如此。虽然此时我们的眼睛仍然能看到物质,但认识上却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过去我们认为,这就是实实在在的楼房,但现在我们却明白,虽然它看起来是楼房,但它却是虚幻...

    堪布慈诚罗珠仁波切

    |心经|藏文版|

    http://www.fjdh.cn/article/2009/06/19290284186.html
  • 圣严法师答:一定要看破红尘之后才能学佛吗?

    士厌倦官场虚幻的富贵生涯,向往山林的田园生活,而经常使用的辞汇。所以,看破红尘就是从烟云似地繁华生活隐退到自由、简朴、自然的林野或山野生活环境中。   佛教在中国常常受到误会,一般人常把逃避现实,...还生为人,或生天界,享受人天的福报。但是不论下堕或上升,都是在世间的轮回生死苦海之中。欲解脱,则必须认识六尘是虚幻的、不实的、多变的。《金刚经》把它形容为如梦、如幻、如泡、如影。能够彻悟六尘世界的虚幻...

    圣严法师

    学佛群疑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11414211661.html
  • 认识死亡 了悟人生——读《西藏生死书》的启示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它既不能独立存在,性质又在不断改变,我们眼中的树不就是一个虚幻的假象吗?既然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不能独立存在且变化无常,那么我们所看到的一切实相不都是虚幻的吗?无常道出了一切事物皆不...个人的真实体验,这种修心对身体健康确有十分益处。  生活原本很简单,是我们太多的奢望和贪欲使我们的生活复杂化,从而莫名地增加了许多烦恼。在漫长生命旅程中,我们只是一个匆匆过客,不必在这些虚幻、琐碎的事物...

    慧 海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81440648.html
  •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语释

    在在。当然,我们也根本不必要去通过什么修行把它们断尽。  同理,在这个虚幻的世界和生死轮回当中,我们也不必去了解什么“苦”谛、“集”谛、“灭”谛和“道“谛,因为一切出世间的佛法都是为了帮助我们从生死轮回当中解脱而虚设的。既然已知生死轮回的虚幻,这些假设还有什么实际意义呢?  这个时候,我们不必再去运用什么“般若波罗密”的解脱智慧,因为我们已经解脱,我们本来解脱!在解脱的人看来,所谓智慧,只是一个美妙...

    超然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03441546.html